民国奇案演风雷
与法鼓相对垒的是太平花鼓,法鼓摆开架势定位演奏,而太平花鼓是穿着戏装在行进中表演,称作行会。天津卫最有名的是西沽太平花鼓会,今天也请来了。花鼓不像法鼓那么排场,那么正儿八经,不端架子。运载花鼓会的驳船一靠码头,八名装扮成梁山好汉的童子率先跳上岸,手持霸王鞭、小太平鼓、小锣、花鼓,分两拨就轮番唱上了。先打花鼓奏曲牌“八板”,然后在檀板指挥下,由笛子伴奏唱凤阳花鼓调和昆曲,似戏非戏又扭又唱颇受孩子女人喜爱。期间还唱了本镇文人编的曲词《五谷丰登》,唱词曰:“御河两岸好风光,高粱棒子芝麻香,独流老醋三伏酿,千年古镇美名扬;八月秋高天气爽,五谷丰登粮满仓,神仙下凡降吉祥,古宅舍粥赈四乡。”古典最爱听这唱词,因此西沽的太平花鼓每年庙会必到。
太平花鼓会后头,是从杨柳青自己赶来的五虎杠箱会。大乐开路进场子,紧随其后的是灯牌、彩旗、大锣,再后面是五虎棍,押阵的才是杠箱。表演者全都勾成浓彩大花脸,手持真刀真枪,在大锣的伴奏下对打厮杀。个个都是真正武林中人,表演的也都是真功夫,煞是好看,精彩处常令看客叫好拍巴掌。杠箱的表演更有看头,功夫都在前头抬杠箱的,行进中不论如何前翻后滚,做出高难的造型,立地后杠箱的竹竿总是稳稳落在肩头。表演者轮番抬箱表演,任凭杠箱颤动,箱子上头灯不晃旗不倒,那功夫真叫练绝了。
静海县城来的是“节节高”,文词儿叫重阁,本地叫子孙会。这行当在道光年间就兴盛了,不知为嘛到后来北方看不到了,长江以南的省份反而兴盛。玩法百年不变,一个男角通过暗藏在戏装内的铁器当支架,上驮一个旦角算一级,展现一出戏曲内容。静海县的节节高那叫名副其实,旦角以上还有一级,驮着童男童女。前头一对是天女散花,中间是天河配、白蛇传、唐伯虎点秋香,最后驮两极的是蟠桃会。每级相距二三尺,加上表演真跟空中舞云中行一样。在锣、鼓、唢呐、钹、笛子伴奏下,男角驮着二三百斤找平衡,还得跟上节拍和上边的角色保持一致遍走遍舞,那个悬劲儿大了去了。看节节高子孙会,不是为了看戏出,图得是惊险刺激,这道会走到哪,哪里就是一片“嗷嗷”叫。
看官可能会问,古老爷费工夫花银子图的是让独流镇扬名天下,请来那么多花会高手,本地的耍龙灯、跑旱船、狮子登高、德旺的中幡还有谁看?古老爷高就高在这儿,庙会图得是个热闹,不论谁拔份古老爷都有说词。天津卫来的班子赢了,他就说独流镇本来就是天津卫的码头,他办庙会来捧场的必须是全天津卫的高手。倘若本地人拔了份,自然说明静海县人杰地灵,风水最好当属独流镇。
当太阳照满整个广场的时候,独流镇压轴的班子登场了。
整个庙会,德旺的中幡班子最齐整气派,中幡上“天下太平”四个金光大字一展开,立即把人群吸引过来了。那中幡也确实数得上天下独一号,北京的天桥天津的三不管儿,也难找这么漂亮这么讲究这么夺眼这么威风八面的拿手家什。
中幡表演早年间叫跨鼓中幡,勃兴于康熙盛世。跨鼓包括大鼓八面,铛子打点,唢呐伴奏,文童轻唱,武童击钹外带人体摆字,鼓乐轻重缓急,武童则变幻有致。在这其间,须有三架中幡上场,三个耍中幡的独自表演。或顶上额或托肩头,那时的中幡热闹有余惊险不足,要想叫好须变幻莫测耍出高难动作,还得把幡旗捯扯得赏心悦目。民国年间,天津卫的中幡已经到了出神入化的程度,但是唯有德旺的中幡远近闻名,算不算天下独一号光说不行,反正古老爷满世界撒贴子,整个天津卫没有敢接招的。天底下最属天津人能耐梗,有能耐不藏着掖着,要是真有高手,独流庙会这么大的场面能不到场显摆吗?
德旺的班子最后出场就是等高手,等到实在没法等了,德旺这才发话:“孩儿们,天下的爷们给咱面子,让咱露一鼻子,别给咱独流镇现眼,别给古老爷丢人,脱光了膀子给我耍起来!”说着,单手一抛“呼啦啦”平地卷起一股旋风,那中幡如蛟龙出水盘旋在广场上空。别人的中幡竹竿三丈幡宽五尺,德旺的中幡竹竿三丈三,幡宽五尺五。幡顶狼牙旗两面,花灯两盏,伞盖一把,幌绳两条,加在一起一百二三十斤,搁在德旺手里就跟没分量似的。仅仅这一抛,广场就炸了营,纷纷往后退,让出老大的一块场地。当地人都知道,这爷儿几个要是耍疯了,尥着蹶子满场飞,场子越大耍得越带劲,看着越好看,所以都可着劲往外扩着场子。跑旱船的、踩高跷的、舞狮子的、耍龙灯的,只好相继收拾行头,成了观众。
ydzboo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