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
泰尔回转身子,向志摩伸出双臂,志摩大喊一声,向他奔去……
(七)
一到北京,泰戈尔就说:“啊!中国的灵魂就在这里!”
北京方面委派接待泰戈尔的主要人员,竟是女诗人林徽音。
泰戈尔在北京作了六次讲演。
志摩和徽音,一左一右,扶持老诗人登上讲坛。
泰戈尔白发如银,长髯飘拂,宛若盘桓苍空的古松;林徽音貌美如花,薄施脂粉,谈中透艳,举手抬足皆见仪姿,自是梅韵馥郁;徐志摩白面青袍,瘦竹一竿,飘洒隽逸,摇曳于秋水寒石之间。
三位诗人也确如松竹海一般,结下了不畏风寒的深,情厚谊。
四月二十六日,泰戈尔应北京佛化新青年会的邀请,由梁任公、陈宝琛和徐志摩陪同,去宣外南横街法源寺进香参佛,并参加了赏花会。
进入二门,一股馥郁的香味扑面而来。几百株丁香,白紫相杂,正在阳光树影下怒放盛开,弥漫着一种宁静的香雾和暖洋洋的浅紫谈碧的光晕。泰戈尔和徐志摩的脸上绽出了孩童般的欣愉。
僧人们在丁香树丛前摆下了一只只蒲团,泰戈尔等盘腿而坐,面前的矮桌上放置着香茗果点。
梁任公对着泰戈尔介绍说:“此寺,始建于唐代,初名们忠寺,筑有高阁,谚称‘悯忠寺阁,去天一握’。几经兴唐,到了明代英宗时重建后改名崇福寺。明本战乱寺荒,后又重建,才取名法源。清代康熙、乾隆之后,法源寺不只是宣南大蓝若,而且以花事驰名都门,海棠、丁香繁茂一时……”
“中国的寺庙,有胜于印度寺庙的地方。我感到,它的艺术气氛似乎重于宗教气氛。听说你们古代有不少文人借住寺庙,读书
著文,是吗?”
“是的,”志摩说,“就说这法源寺吧,我国清代有一位不幸天亡的诗人黄仲则,就曾在这里养病读书,写出不少好诗。”
接着,志摩就向泰戈尔介绍了那位“才人命薄如君少,贫过中年病却春”,的“两当轩主”潦倒而牺脱的一生,并用英语把黄钟则的一首《都门秋思》口译给泰戈尔听。当地读到最后的四句“寒甚更无修竹倚,愁多思买白杨栽;全家都在秋风里,九月衣裳未剪裁”时,泰戈尔赞叹不已:“这么隽永的意境,这么委婉的表现,我在任何其他民族的诗歌里都没有发现过……”
暮色和香雾溶成一片了。大家请泰戈尔回城。
老诗人用力地摇头,执拗地说:“不,不,我不走。我很少有这么高的兴致,我要在这儿坐到深夜,好好领路一香花香和夜色;求求你们,别夺走我这次千载难逢的机会!”
志摩陪老诗人留下。他更把这看成是千裁难逢的机会。
夜。
小小的月亮,却泻下了那么多的光,洁白如银,莹彻如晶。
他们抬头望月。月周有三大圈彩晕。
飞过来一大片乌云,将月亮吞没,地面顿时阴暗了。
过了一会,又来一阵柔风,吹散了乌云,月儿重新撒下它的清晖,庙廊和它周围的花木,又像洗过似地明净。
花香似乎更浓了。
他们在月光下静静地坐着,地上卧着他们的影子。
老诗人显得安详而庄重。他仿佛在宴思申捕捉自己最细微的感觉,以便把它们铭刻在自己的心灵里,来充实自己对自然与人力,艺术与人生的看法。过了一会,他幽幽地说:“记得莫泊桑小说里那些圣洁的教徒在月色里悲哀地紧扣着手发出的呻吟吗?”
“主啊,你既然创造黑夜来使我们安息,为什么又造出这使我们颤抖、叹息、不能入睡的月光?”志摩立刻引用莫泊桑的原话回答。
ydzbook.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