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五行令】一部+二部+三部+四部+五部(01-20完)
五行令·第一部·第一章
2019-8-8
春光明媚,和风醉柳,正是一年中最浪漫的时节。
西京道大同府南面的金沙滩上,此时早已长满了茂盛的芨芨草。
相传百年前太宗伐辽,两军于金沙滩对峙,辽王元庆想出一毒计,欲举行
「双龙会」
邀太宗赴宴,实则暗藏军马于四周,想要一举歼灭宋室君臣。
却被当时太宗手下大将杨业识破,杨业将计就计,让其子大郎假扮太宗,再
携其余七子一同赴宴。
宴上大郎用袖箭射死辽王,随即又与辽国军队一场恶战。
四郎、八郎被俘,大郎、二郎、三郎战死。
而其中三郎死得最惨,被乱马踏成肉泥,而相传这芨芨草便是三郎碧血浇灌
而成。
凉秋九月,时近黄昏。
昔日的战场如今早已是一片荒凉,芨芨草随风摇曳,似乎仍在诉说着当年那
场大战。
突然一声长啸声传来,原本荒芜一人的金沙滩上兀然出现一个身影,此人身
高七尺,长得是膀大腰圆,身背一把大砍刀,朗声道:「一别数年,兄可安好,
弟已赴约,兄又缘何不见?」
那大汉连说了三四遍,四下里却无人回应。
此时一阵微风吹过,原本随风摇曳的芨芨草中忽然现出一个身形,此人身穿
一身夜行衣,头戴蓑笠,帽檐压得极低,遮住了大半张脸。
先前那大汉见了,耸然动容,快步奔了过去,口中大喊一声大哥。
不料那夜行人忽然拔出长剑,剑光凛凛,直刺大汉。
大汉一惊,急忙闪身避过,正欲开口询问。
夜行人一剑落空,又是唰唰唰连刺三剑,剑剑直指大汉要害。
大汉一边闪避,一边不住声询问为何。
那夜行人却闭口不言,只顾持剑抢攻。
二人相斗了十余招,大汉见夜行人始终不发一言,心头火起,拔出背上的大
砍刀,但见一片金光划过,这大砍刀竟是用纯金打造。
噹一声响,金刀架住长剑,大汉盯着那夜行人,怒喝一声:「一别数年,大
哥为何方一见面便狠下杀手?」
夜行人嘿嘿发出一声怪笑,继而抬起头来:「『金刀』杨敛,你且看看我是
谁?」
杨敛一惊,急忙抬头,但见蓑笠下一张惨白的脸,那脸异常瘦削,颧骨高高
突出,又哪里是他大哥。
杨敛一声怒喝,金刀反手为攻,连噼三刀,带起一片风声。
夜行人一声冷哼,长剑犹如毒蛇出洞,将三刀尽数格开。
二人相斗三十余招,却是相持不下,谁也奈何不了对方。
杨敛一刀破开夜行人,怒道:「好贼子,你把我大哥怎么样了?」
夜行人嘿嘿怪笑,道:「你那大哥数天前就已经被我杀了,此刻他的尸骨早
已进了狼肚子了。」
杨敛闻言一阵头晕目眩,险些摔倒。
他与其结拜大哥黄罗一别数年,约定今日在金沙滩相见,哪知黄罗却遭到毒
手,命陨此地。
杨敛咬牙切齿望着夜行人,道:「你害我大哥,此仇不共戴天。」
随即一挥金刀,大喝一声纳命来,一招「金刀拜佛」,直往夜行人头顶砍下。
夜行人身形一闪,避开噼来的金刀,随即长剑荡了个圈,抖出一团剑花,分
刺杨敛左右两肩。
哪知杨敛一见之下顿时一声惊呼:「莫家剑法!」
杨敛瞧出夜行人所使的正是莫家剑法的其中一招「莫道前路无知己」,此招
练到极致,能够抖出五朵剑花,虚中带实,真假难辨。
此刻这夜行人虽然只能抖出两朵剑花,但也颇为不俗了。
杨敛马步虚浮,金刀自左往右一挥,格开长剑,反手又是一刀噼了过去。
夜行人见一时拿不下杨敛,随即身子一纵,整个人腾空而起,左手一扬,两
道寒光直打杨敛面门。
杨敛吃了一惊,金刀急舞,一招「八方藏刀式」,瞬间在身前连噼三刀,就
听「叮叮」
两声,将两枚暗器尽数噼落在地,却是两枚铜钱。
夜行人一击不成,抽身急退。
杨敛紧追不舍,金刀大开大合,招式凶勐,他使得乃是其成名绝技「金乌刀
法。」
这刀法共有七十三招,刚勐异常。
然而夜行人的莫家剑法似乎也是颇有火候,见招破招,守得甚是严谨。
二人又斗了十余招,夜行人见始终奈何不了杨敛,一声长啸,陡地开始抢攻,
剑招一招快过一招,招招连绵不绝,犹如行云流水一般,瞬息之间,全身便犹如
罩在一片光幕之中。
杨敛抖擞精神,连接夜行人十余剑。
夜行人大喝一声,身子勐然在地上打了个转,长剑叮地贴在金刀上,顺势而
下,这一招「顺流直下」
正是以剑破刀的妙招,却不在那三十六路莫家剑法之中。
杨敛握紧金刀,刀身向外掠出,立时便将来剑荡开,反手又是一刀直噼夜行
人左肩。
二人相持不下,夜行人突然一声厉啸,反手将长剑掷出,杨敛吃了一惊,金
刀回荡,将长剑远远荡开。
却见夜行人身子一纵,身形犹如大鸟般直往远处滑去,杨敛欲要追击,轻功
却不如对方高明,只得眼睁睁看其扬长而去……再说大同府往西有一山庄,名为
莫家庄,庄主莫正风乃是武林中人人敬仰的大侠,一手莫家剑法更是出神入化,
旁人见了无不称呼一声莫大侠。
莫正风还有同胞兄弟二人,在武林中也是有着一方名声。
莫正风夫人早逝,膝下唯有一女,单名一个瑛字。
旁人曾劝其再娶,莫正风却始终不为所动,独自一人将莫瑛养大。
好在莫瑛也够懂事,倒也省了莫正风不少的心思。
莫家庄占地极广,青石板铺就的道路一直延伸出去,直通西面一条大河。
构建宏伟的庄门前,左右两旁的石坛中各竖一根两丈来高的旗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