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文章
-
无相关信息
她给我看过她的作品,是一本插图的散文集,手抄本,附着她的水彩画,精彩绝 伦,我看得爱不释手,认为是「少女的梦想」类作品中最好的一本,将来有机会是可以出版的。
她很慷慨的送给了我。
她还继续创作。
我们很谈得来,她绝顶聪明,记性好,又会得鉴貌辨色,很懂事,但是跟所有聪明人一样,她的脾气奇坏,而且不用功。
老师有什么行差踏错,她当面会讪笑,又不大跟同学来往,是个相当孤僻的孩子。
教务主任把赵宛叫去教训的过程是很有趣的。
赵宛形容给我听:「她取出一面镜子,叫我照自己的样子,我只好顺她的意,看看镜子中的自己。」
「她说:『妳看妳,多么傲慢、多么丑,多么缺乏爱心!』」
「我也不跟她分辩,点点头,噫,这个老太太对我的观感如何,我实在不关心,但我不能与她顶撞。」
page 4
「她又说:『妳自己能干有什么用?要帮助同学呀,教他们做功课,参加各项活动,他们有不明白的,妳要带动他们。』」
「我拚命唯唯诺诺,答应每星期做三次义务补习老师,又说会改变我骄傲的态度……可是最好笑的部分还没有来呢,老太太满意之后,又取出那面小镜子,叫我照自己。」
「这次她说:『妳瞧妳,现在漂亮得多了。』」
「笑死我,现在干么?演译伊索寓言?」
赵宛笑得不可开支。
我觉得教务主任离了谱,神经兮兮的要跟一个小女孩过不去,其它的同学功课不好,关赵宛什么事?赵宛有什么义务要帮别的学生补习,她态度傲慢,可以与她谈,取小镜子出来,我就不明所以然。
「老土,老套。」赵宛说。
我承认这是三十年代的作法。堕落是由本性与环境造成,与一面可以照得见面孔的小镜子无关,她想法真落后。
我说:「忘记她,妳差一年就毕业了。」
「是的,」她戏剧化的说:「别了母校!」
赵宛常常在周末来探访我,与我短聚一阵。
她的家境很好,父亲是个极有名气的西医,但是双亲离异已经十年八年,她父亲现在与一个女明星住在一起,她觉得分外的寂寞,男朋友很多,但老嫌他们蠢。「同他们没什么好说的。」她形容。
她想考美国东岸的一间美术学校。
她问:「念不念美术?」
「家境宽裕,念美术最理想。」我说:「女孩子念美术气质最好。」
「我也这么想。」她说。
过了一会儿她又说:「我妈妈有男朋友。」
「那也很应该。」我很开通。
她的母亲能有多少岁?不会比我大很多。
「妈妈三十九岁了。」她说:「男朋友跟她差不多年纪,但从来没结过婚。」
「什么职业?」我好奇。
「是一个画家。」赵宛彷佛非常向往。
「呵。」我顿时失望。我一向对艺术家没有兴趣。
「他是那种很吃得开的艺术家,不是潦倒的,我与他很谈得来。」
这是必然的,赵宛与这类人一定谈得投机,物以类聚,可以想象她将来也是干艺术这一行。
我笑说:「但是艺术家一吃得开,立刻沦为商人,多窝囊,这一口饭不易吃。」
「我倒是很喜欢跟他在一起,可惜妈妈不常叫我跟他们见面。」
「不怕,最坏的时间已经过去,妳已经成长,不久就要独立地到外国读书--新环境、新朋友、新天地,到时妳可以忘记一切不愉快,包括教务主任的小镜子。」
她大笑。
她那样有财力物力支持的青春真正好。
我并不替她担心。
我不是五十四岁的教务主任,我一向觉得孩子们有他们宽广的天地,他们的新世界美丽得不是我们可以想象,吃苦或是享福,一切是注定的,哪由得我们说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