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后,老李大哥意外地被汽车撞死了。那是国庆节时,他参加邻居家儿子的婚宴。那时,这个城市人们办喜宴刚刚时兴进饭店。原来都是在自己家操办,自己买菜、买肉、买鱼、还有鸡、猪肘子。啤酒都是散装的,盛酒的杯用的是大碗或玻璃罐头瓶子。自己请厨师,自己借凳子和桌子,还要借几块大苫布,在院里或街边支起来,在里边摆起喜宴。炉灶是用红砖像摆积木似地搭起来的,人称“八卦炉”。烧的是焦碳,头天晚上就要引起来。第二天用时,火上来后特别硬,是厨师喜欢的火候。有本事的,焦碳都是要来的。没本事的,就得花钱买了。这种办法钱是省了,但把操办的人累得能扒一层皮。借这个弄那个,少哪一样也办不成这大席。而且费力不讨好,因为是婆家自己做的菜,所以,娘家宾客对你菜的口味,上菜的快慢都要评头品足,挑三拣四。有矫情的小舅子还借此闹事。为此,帮着张罗事儿的执宾、司仪们,事前议婚的时候都要商量准备好对付闹事小舅子的对策。待办完了席,宾客们抬腿拍拍屁股都走了,新郎倌自己还得找车把借来的凳子桌子碗筷勺盆都一一地送回去。从头到尾,新郎跟孙子似的不说,还消瘦了一大圈。进入80年代,人人在这方面仿佛也开了窍,不知是谁先带的头,结婚进饭店办席,钱一交啥也不管了,到时就是去人吃喝,娘家宾客也不挑了,因为好赖都是饭店做的。只不过在饭店里办的不光是一家,往往是前后有两三家,所以要能抢着按自己的心愿安排时间。饭店给每家宴席的时间最初都是一小时,刚开始都不够,一拖后面的就急了:前客让后客!火烧火燎地催。后来人们仿佛在吃上不在意了,一小时渐渐地用不了了。直到现在有的半小时就完事了,吃宴的人好像都坐不住,灌几口酒夹几口菜就走人。
老李大哥平时就好喝几口,邻居家办喜事,一兴奋就喝高了。出了饭店门,门口很乱,前一拨吃席的往外走,后一拨吃席的往里涌,乱哄哄的。这当中老李大哥迷里迷糊的,就和过街的汽车撞上了,那墩实的肉体实惠地和那汽车碰在了一起,没等抬到医院就不行了。
这个城市地处寒温带,一年中的无霜期只有六个月,冰天雪地,昼短夜长。寒冷使这个城市没有夜生活,使人们龟缩在家里。在文化荒漠的岁月里,人们更是无处可去。不像现在家里有电视,外面有歌厅舞厅录像厅夜总会,酒吧茶吧陶吧聊吧。电影院只反来复去地放映那八个京剧样板戏和两个“战”——《地道战》和《地雷战》。一入夜城市就愈加显得死寂。寂寞聊赖之中,三号门烧着暖烘烘的铁炉子,亮着黄色白炽灯灯光的收发室,就成了寒夜里柯雷消愁解闷的好去处。老潘头当班时,柯雷最愿意在那待着。老潘头家住的也很近,与柯雷家只隔一栋楼。他老伴跟柯雷母亲很熟,老俩口不生育,要了个小姑娘。老俩口都近六十岁了,那小姑娘才十五六岁。有一次小姑娘脚扭伤了,老潘的老伴听人说柯雷的母亲会推拿,就找到柯雷母亲求医。柯雷母亲是个热心肠,二话未说欣然前往,几下就给小姑娘解除了病痛。把小姑娘当心尖儿的老俩口儿感激的不得了,买上二斤蛋糕二斤长白糕,送来答谢柯雷母亲。柯雷母亲一向有求必应,却也有谢不收,双方推让了好几个来回,柯雷母亲就是不要,硬是让老潘老伴拿回去给她小姑娘吃。这种为人让老潘大加赞赏,他跟柯雷常赞扬道:
“你母亲这老太太,好人啊!”
老潘个头不高,人长得胖头胖脑胖身子,走路右腿有点跛,大肿眼泡子,骨碌着两只大眼珠子,大嘴岔,大鼻子头还有点发红。好喝两口烧酒,坐在他对面,柯雷就能闻到他喷出来的烧酒味儿。他穷苦出身,没文化,但经得多见得广,肚子里有好多故事。喝上酒就更愿意说。什么工厂子弟校后边那四层楼高的陡坡下,刚解放时镇压反革命那暂,是枪毙人的地方;打四平七进七出,人死的成堆成山;什么困长春时城里断了粮,一个窝头就能换个大姑娘啊!资本家贪污修松花江铁路大桥工程款,供养几个小老婆呀!说到小老婆的事,老潘头更是眉飞色舞。他说现在是新社会,你们年轻人没见过有小老婆的人是咋活法。他说他小的时候,家里穷的十几岁就给地主当“小半拉子”扛长活。是在双城县一个有名的大财主家,这个大财主家修着土围子墙,围子墙四角有炮楼,由挎匣子枪的炮手把守。这大财主除了老婆之外,还养了五个姨太太。老潘头当时是给大财主伺候内务,端屎端尿。大财主性生活荒淫无度不说,还不背他这个“小半拉子”。有一次这大财主要和那个最年轻的姨太太干那事儿,他竟当着面让那姨太太脱光了,一丝儿不挂仰躺在炕上,他也脱溜光,让另外四个姨太太把他抬到那个仰壳躺在炕上的姨太太的身上。当时的老潘头人小不懂得这是咋回事儿,眼前只见两个白花花的肉条摞在一起,上下扇动着,还发出嗷嗷的怪叫和啊啊的呻吟声,吓得“小半拉子”扭转了头缩到地柜后面去了。等到完了事,那大财主还让那些在炕旁站立伺候的姨太太们,给炕上泄了身的他俩擦洗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