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豪,来了呀!”我刚刚走到镇政府门口,老孙头冲我打招呼到。
“嗯,你早!”我也回应道,准备上楼。
“阿豪,等等!”这个时候老孙头突然阻止住我的脚步,趴在窗台上冲我不好意思地笑道。
“什么事情?”
“那书看完了吧?”
“什么书……哦”我才醒悟过来,原来是那一本《欢喜冤家》呀,我也笑了笑说到:“看着不错,不过我平常没有时间,只有晚上看一会儿,还要等几天呢,怎么你急等着看?”
“也不急……”他见我没有还的意思,也不好再开口推辞。
“对了,老孙,你还有什么经典的书没有?”我想想上楼反正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干,就索性推了推他传达室的门,钻了进去。
“你进来干什么?那本书我这几天不要了。”老孙头大吃一惊,看样子他已经做好了被我搜刮的觉悟。
“没事,没事,我就是来看看。”我笑着打量着四周,老孙头的传达室中收拾得挺干净,桌子上还放着一盆兰花,靠着墙放着一摞书。我随手抽出一本,不会吧《中庸解读》?老孙头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有学问了。我看了看下边《论语校注》、《易经》!
“老孙,我没有发现你还是个大学问家呢,这么多大部头!”我这次可是由衷地赞叹,说实话这些书我还是在镇上第一次看到,估计就是镇中学那个图书馆中也没有这样的书。
“一个人没事可干我也就是瞎捉摸,做一点研究。”他有些不好意思地理了理头上并不怎么茂密的头发说到。
“做研究?”我哈哈的大笑起来,其实我宁愿相信他这里只是摆设,要知道我根本不相信一个喜欢讲荤段子,看**的老头是个大学问家。
“咦,这本是什么东西?”我看到底层用麻布包着厚厚的一本书,忍不住地拿过来看。
“别动……”老孙头眼疾手快急冲冲的朝我的手中夺去,可惜的是已经被我打开了。
他害怕我把书弄烂,只好轻轻的拉着麻布说道:“你轻点,亲娘呀,可别弄烂了。”他的话语有些颤抖,可见对这本书相当的珍惜。
“《鲁镇乡志》??”我更加惊讶了,老孙头手中还有一本《鲁镇乡志》,而且是很古老的那种,甚至乡档案室中的那本都没有他的时间长。
因为这本书上全部用的是繁体字,我看了看自己翻开的一页:
(汉)淳武十一年郡主刘封分兵屯田于鲁州.
(唐)顺帝至正十一年红巾义军王权(布王三)攻占鲁州。
(宋)太祖洪祐二年鲁州兵乱,杀指挥.宋遣将军杨璟攻克鲁州,兵乱平息.降鲁州为鲁县。
(宋)洪祐三年置守御鲁县右千户所,属明扬都司山南卫.
(宋)洪祐十三年县城始设管办常平仓,旨在调节粮价,备荒赈恤
……
这是鲁镇的历史,我越看越奇怪,连我自己都不知道这份怪异从何而来。
“好了,你看够了吧,赶紧把书给我”趁我不注意,老孙头一把把书抢抱在怀中,生怕我再次夺走。
“老孙,这本乡志你从哪里来的?”我看他像捧着宝贝的样子,也倒不好意思再夺着看,毕竟这本乡志除了具有收藏价值外和档案馆中的没有什么区别。
想到这里我愣住了,幸亏我大脑反应的块。不,绝对有区别。而且很大,就是刚才我看到的这段话在现在的乡志中根本没有。
“我从一个收破烂的老头手中掏得,花了一百多块呢,非常贵!”他开口说道。
我知道他没有说实话,要知道在大秦国以前这类记载当地历史的乡志一般都保存在府衙中,寻常人根本接触不到,更不用说流落在民间。就是在大秦国现在风气如此开放的情况下,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见到乡志的。
想到这里我有些心动,一直压在胸口的疑问急于解决,我望着他怀中的宝贝说到:“怎么样,我出三百块,你把这本乡志卖给我?”
“不行”老孙根本没有一丝犹豫,拒绝的很干脆。
“不会吧,你这样一转手可就赚了两倍呀。”
“那也不行,当时那个老头不识货,再说了你以为我什么时间买的这本书,我是十几年前。”
“呼”我倒吸一口凉气,十几年前老孙头就出到一百。也不对,没有想到这个老家伙还是在框我:“你是说这本书是你十几年前买的?”